随着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博士教育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工具性渐强、学术性式微使得博士培养质量有降低之虞。
博士教育必须要打牢学术基础,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厚植理论功底,锤炼逻辑思维,增强写作能力,为终身的学术发展作好充分准备。
博士教育应当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信念、学术精神、学术品格,同时要注重提高他们自我发展能力。“捆绑式”和“挖井式”的博士教育难以培养学术适应性强的学者。导师不仅要重视对博士生的个性化指导,还要注重学术共同体的营造。
打牢博士终身发展的学术基础
博士教育不是一般素质的养成教育,也不是现成技术的熟练操作教育,而应当是在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的创新教育,以使博士生形成对学科的忠诚态度,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具备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精神,树立终身从事学术事业和专业工作的职业理想。
着眼于博士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博士教育必须重视筑牢博士生的学术功底。博士生入学后本应该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弥补学术功底不足,潜心专业学习,但学校的一些政策又使得很多博士生甚至一些导师也心浮气躁。很多高校博士生评奖评优标准有一些所谓的硬指标,比如,在最优刊物或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多少等。虽然这样的评价标准不能说毫无道理,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是明显的。一些博士生在学期间一味地追求发表更多论文,这样不仅有利于获奖评优,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甚至很多导师也这么认为,并鼓励博士生如此行事。这种倾向太过功利,是短视的。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从博士生的成长与发展角度看,博士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在读期间出研究成果,而是打牢学术基础,为自己终身的学术发展做好扎实的准备。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建立起结构严密的体系,从本专科教育到硕士教育再到博士教育,一步一个台阶,博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民教育体系塔尖上的皇冠。本科-硕士-博士这三个层次的教育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并且使命各不相同。
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发达,三个层次的教育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整个高等教育还是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本科毕业生是社会相关行业的精英从业人员,即便在高教界这个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历来最高的部门,教师的学历水平主要还是本科毕业。
到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群不断扩大,尽管研究生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博士教育仍然保持着极小的规模,且博士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社会少数几个行业部门,所以,本科学历的人群还是最主要的,本科教育仍然是大多数人的终结性教育。
到了大众化后期和普及化阶段,新增就业劳动人口多数都拥有了高等教育学历,社会各行各业就业人口的学历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层次化,除本科层次外,对硕士和博士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一来,对很多从业人员来讲,本科教育的终结性真的终结了,它作为人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属性越来越强。本科毕业后,人们还需要不断地“回炉”,接受继续教育或更高层次的教育。尽管本科教育的专业性仍然鲜明,但同时其基础性日益显著,专业性使本科教育能够即时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基础性则使本科教育成为更多的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前置性教育。
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术基础?怎样才算打好了基础?这两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不同导师的看法可能有差别,不同学生的看法也会各不相同。
一般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术理论基础。博士生必须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包括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历史学,主要是社会和文化史、教育史;哲学,主要是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另外,还会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中选取一门,尽可能完整地修完一门课,或阅读若干本有代表性的专著。
第二,逻辑基础。博士生必须会思考,善于抽象思维,会给概念下定义并进行解释,会推理会演绎,等等。
第三,写作基础。博士生必须会写能写。写不好文章的人是念不好博士的,即便侥幸毕业了,也很难在学术上有好的发展。
博士生若能从这三个方面努力,其学术功底就比较有保障,就能为自己终身的学术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学术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教育学自出现开始,就经久不衰,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进步,教育是没有办法被替代的,所以就决定了教育行业的稳定性,相信这也是很多人选择从事教育行业的原因。
教育学的发展前景也是和社会息息相关的,这个社会在不断地科技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不断发展,教育学也将不断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以后的教育学人才肯定也是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的人。
不论身处哪个时代,教育学都会有一席容身之处。但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所以,即使是教育学,也不能想着一成不变。
大家要看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教师或其他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学历也有可能是未来职业发展重的一个必要条件了!对于准备学习教育学的同学人来说,考研/考博一定要趁早!
项目优势
中国教育部权威认证
为推动中马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并促进两国学生的交流,中马两国政府于2009年签署“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达成协定。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双方教育部认可的高校,学生毕业获得学位之后,两国认证有保障。
国家教育水平全球领先
马来西亚传承了英联邦的教育体制,国内学术氛围浓厚。马来西亚历届政府对于本国教育都高度重视,严把高校教育质量关,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马来西亚列为全球最佳教育选择排名第11位。马来西亚的学历受到了英、美、澳、加新等国的高度认可,逐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教育中心。
世界一流名校,马来西亚国内排名前三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世界排名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129排名于国内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多数985高校,亚洲大学中排名30,在马来西亚国内排名第3,是马来西亚政府重点发展和支持的研究型公立大学之一。
授课时间灵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根据中马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和精神,学生目前执行“境内项目课题研究,境外学校面授学习”的新常态教育模式,学员攻读博士学位无须辞职,直接将工作过程变为研究过程,无缝接轨国际教育。
专业团队保驾护航,申请录取严格把控
学员签约后,即有专业团队服务人员进行申请材料的准备指导、申请提交,申请完成至录取发故期间的事项追踪,全程无忧,不分散学员日常工作精力。
陪伴式教辅助学服务,助力博士顺利毕业
课程开始后,配备教辅助学人员,全程指导学员日常学习、出境签证办理、境外接机、住宿安排、毕业论文、回国学位认证等,学员只需安心学习。
各项费用投入成本低,高学历回国福利丰厚
马来西亚消费水平适中,学员读书和生活的经济压力很小。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享受优先就业落户、职称申报评级高、跨越高校任教门槛等优势,回报丰厚。